這件事,現代父母,沒人不懂;


簡單明瞭,不需要解釋。


只要有「同理心」的人都應該知道,萬萬不可以做。


可是,有多少父母明瞭,


不做這件事對手足感情的重要性嗎?


我不做。我打死不做。


盛怒之下不做,氣急敗壞不做,無可奈何不做,


無計可施也不做。


反正我知道,我不能做。


 


孩子已經超過十歲了,我一次也沒做過。


「不要再包尿布了,


你看姊姊都自己上廁所。」三歲時……


「不要這麼膽小,


你看弟弟都自己睡覺。」七歲時……


「你的字怎麼像鬼畫符,


你哥哥參加書法比賽得獎耶!」八歲時……


「你為什麼不好好讀書?


看姊姊成績多好!」十歲時……


 


還需要我繼續說下去嗎?


這些其實都只是基本句型,


每句後面如果再加上「羞羞臉」「愛哭鬼」


「長不大」「真丟臉」「沒出息」……


是不是聽來也很耳熟呢。


這些拿手足之間做比較的話,


我們可能從小聽到大,雖然厭惡卻又無可奈何。


但更可怕的是——自己可能又擺脫不了宿命的糾纏,


不自覺地再從嘴巴裡冒出這樣的話,一代傳一代……


我常有這樣的想法: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會遺傳的。


今天如果我會用這種方式對待我的孩子,


回頭想想,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被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過呢。


但是,這不是做父母可以拿來搪塞的藉口。


擺脫不良宿命循環的最有效方式,


就是要很有自覺地起來「對抗自己」。


明知是不好的教育方式,


就不要以「我也是這樣長大的」


當成因循苟且的藉口。


如果您說:「用手足做榜樣,有何不可?」


可是我說:榜樣,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嚮往。


父母開口的重點不是榜樣,


只是批評、貶低、毀損,甚至只是出氣。


如果只是單純的批評,應該是對事不對人。


如果我們只保留這種句型的前半段,


將後面比較性的字眼拿掉,雖然我也不是很贊成,


但至少破壞手足感情的殺傷力就不見了。


這種拿手足當比較的批評,


真的是造成手足不睦的最大潛在兇手。


說到這裡,


如果您還是無法體會不要這樣對孩子說話的重要性,


試試將心比心看看囉:


 


「爸爸,你每個月賺多少錢,


你看王小明的爸爸都開賓士車。」


「媽媽,學校營養午餐真好吃,


比妳做的便當好吃多了。」


「先生,早點下班回家,


張忠謀不用上班也賺得比你多。」


「太太,少吃一點,


你看隔壁太太的身材多妖嬌。」


 


其實,這裡一樣可以將其後比較性的字眼拿掉,


就是最正常不過的對話,也並無不妥。


然而一旦加入了比較,對事情不但沒有幫助,


還有你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嚴重反效果出現。


 


我們家姊姊水性極好,


五歲就可以往 三米 深的泳池向下跳;


弟弟,快七歲了,


連洗澡水沖到頭上都要哇哇叫半天。


我們家弟弟從小自己睡一個房間,不哭不鬧;


姊姊八歲了,只差沒開探照燈睡覺,


卻還常半夜喊叫找媽媽。


這時我在情急之下,什麼不該說的話都可能說。


但脫口而出的絕不會是


「你看姊姊如何如何」、「你看弟弟如何如何」。


孩子是多麼清楚明白的動物啊!


姊姊如何,弟弟會不知道嗎?


弟弟如何,姊姊會不清楚嗎?


還等得到父母來多嘴?


說了也是白說的話,為什麼父母不能忍住不說呢?


甚至,手足之間原本就存在的模仿和榜樣,


反而就被父母這麼一說給搞砸了。


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例子就該明瞭,


多少弟弟在哥哥成就的陰影下掙扎,


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偏愛下喘息。


父母一定要設身處地想想,如果哪天老闆對你說:


「你看隔壁主管做事多有效率,你看你……」


恨不恨?


這樣態度的老闆可以得人心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父母種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反映在言語上,


不僅可能傷了手足感情,更可能傷了孩子的心。


勇敢、不哭、字寫整齊、好好讀書、多運動……


父母要表達的東西,愈單純愈好,


別把別人牽扯進來。


哪個孩子不想贏得父母的心呢!


別拿兄弟姊妹當武器來批評孩子,


就是讓「兄弟不鬩牆」的第一個基本功。


 


引用: http://www.mdnkids.com/twochildren/index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22125354 的頭像
    s22125354

    芝芝的部落格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