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得與失,時常只是一念之間。


不要因為一次失敗


就憤憤地把種子扔得遠遠的。


 


同時,更不要因為一次掌聲


就得意得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也不要因為僅有的一次成功就一勞永逸;


 


同樣地,不要因為一次哭泣


就永遠沈沈地垂下自己的眼簾。


 


一個人到底要得到什麼?到底要失去什麼?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生活的本質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板的;


是自在愜意的,而不是苛刻造作的。


 


一定記得要隨時調整自己的生命點。


該得到的,當然不要錯過;


該失去的,也應該學會灑脫地放棄。


 


太在意的人,


每天總會惹出不少的麻煩或是非。


尤其是對自己的苛責,


就像強烈的酸液在腐蝕你的心靈。


 


應該學會不要太挑剔,也不要太計較得失,


就自然會寬心無憂,就能達觀起來;


 


不去理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只求問心無愧。


直心去生活,無入而不自得。


 


胡適先生說過,做學問就應該在無疑處生疑,


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這種


有疑處不疑的功夫就可以放曠而行,


少憂絕惱,心裡自然而然地就清閒了,


神情自然自在,福份無比。


 


七尺之驅,流著自己的熱血;


一顆大腦,有著自己的思索;


七情六慾,有著自己的準則;


敢想敢作,有著自己的性格;


說到做到,有著自己的風采。


 


成功了,當作人生起步的開始吧!


失敗了,反思後再大喊一聲「值得」。


 


對於生活,對於人生,我們不用太在意,


太在意就會失去寬闊的心胸,無法超然物外。


 


我們都不會是世界上不幸的人.


珍惜現在,才能享受現在。


 


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


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快樂,


就會有足夠的力量


 


承擔一旦到來的挫折和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


及週遭所發生的事以平常心處之...


 


平常心是「無為、無爭、不貪、知足」


等等觀念的匯合而已。


 


做為一種處世的態度,淡薄之心,


忍辱之心或仁愛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22125354 的頭像
    s22125354

    芝芝的部落格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