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兒子的名次往下掉,我的情緒指數就開始低落,


每隔一陣子就要給自己打強心劑,


告訴自己「成績不代表一切,


孩子會找到他自己的出口」……


〈學業壓力大〉升學制度 讓我變鐘擺媽咪


文/搖滾天平


我應該是不適合生養孩子的人。


因為我不夠堅忍、缺乏耐心、喜歡玩樂、懶惰而悲觀。


這樣的人實在不適合養育孩子,


有了小孩,必須能夠犧牲,


有堅強的意志力可以和這個世界抵抗。


因為私心和未經慎重評估的緣故,


我仍然在34歲那年當了媽。


兒子在小五之前都屬於彬彬有禮、


可親可愛的「小王子」階段,


小五之後,他逐步變成小惡魔、


成了粗言暴行的狂飆小子。


誰改變了他?


是這個可怕的升學制度和我這個「鐘擺媽咪」。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突然對兒子的成績感到焦慮?


從兒子上了國中開始。


因為他的導師把全班同學每次考試的成績做了排名,


而且公布給所有的家長看,這對孩子和家長都是壓力。


每次兒子的名次往下掉,我的情緒指數就開始低落,


兒子從前段生到後段生,


那種莫名的羞辱感悄悄附著在他身上,


他開始缺乏自信。


而我每隔一陣子就要給自己打強心劑,


告訴自己「成績不代表一切,


孩子會找到他自己的出口」,


但莫名的無力感和焦慮常讓自己陷入低潮。


當孩子哭紅脹了臉對我說:「你只在乎成績」時,


我試圖為自己辯駁,「不是,我不是那樣!」


「那妳為什麼每次看到我考不好時,


就開始生氣,說我不夠努力。」


「你確實是不夠努力啊!」


「我有,我有努力,是我不夠聰明!」


(這碰觸到了我的心結,不夠聰明?


怎麼可能,在我眼裡,兒子是很有天分的人,


上駟之資,怎麼可能不夠聰明?)


我要怎麼跟兒子說,我看到的不是當下的成績,


而是他以後一長串的人生。


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就有好的工作、


好的薪水、美滿的人生……。


這不一定能夠成真的劇本,


我卻希望孩子能按部就班、平安達標;


我當然知道人生有很多非必然,


但是當媽的,就是希望他一路順風啊!


那些「天生我材必有用」、


「孩子會找到他的出口」的勵志故事,


都只存在我搬來告誡別人的大道理中


(我分裂在母親的身分和自我的抵抗中)!


看見他的掙扎,而我不能為他搬開石頭。


我敦促他好好讀書,而自己心底在吶喊,


「他也許可以另闢蹊徑,追尋不一樣風光」;


他是我的寶貝,


而我用力為他舖陳了一條最容易也是最困難的路。


承認自己平庸是一件困難的事,


而承認自己的孩子非優等,


恐怕也是一個母親的障礙。


母子倆歷經長時間的拉鋸,


沈淪在可怕的升學漩渦中,


可慶幸的是,孩子仍能自我修復。


最後他的天真樂觀教會了我,


「把我的孩子當潛力股,而非績優股看待。」


我終能放輕鬆腳步,和他一起迎向風雨!


如果你現在問我:


What is your dream?


「如果可以,我想跟我的寶貝去流浪。」


 


〈家長向前走〉孩子唱反調 同理心了解


文/石鵬來義


「我不想因調課而在上完畫畫課,


回來吃過晚飯後,又去上英文課。


我覺得這樣太趕了。」兒子很有見地的說著。


「你說得很有道理。我很認同你的觀點。


如果是平常一直都是如此的課程安排,


那我也會感到時間上、精神心力上過於緊迫了。


不過暑假期間為了帶你到東北角旅遊之故,


時間的安排上就調這麼一次課,


忍耐一次,應該也還好啦。


媽媽只是給你一個建議,


還是要你對自己的課程負責任的做好決定。


你自己思考後,


自己再跟你們畫畫老師調課排時間嘍。」


我先以同理心認同理解的說著,


再讓孩子聽得進我個人的觀點,


最後將決定權交還於他,


由他自己負決定後的責任。


那晚出去倒垃圾時,有個媽媽跟我說,


她女兒上了國中後簡直變了個人,


什麼事都很「反骨叛逆」。


每天她都氣得暴怒如雷吼,


可是在家門外,


人家卻又都誇說她女兒很有禮貌,嘴很甜,


見人就「阿姨長、叔叔好」的跟人招呼著。


「為什麼跟做媽的我卻每日如仇人般的瞪眼吼叫?」


那媽媽很是「痛心」的說著。


「因為妳『愛之深,責之切』。


做母親的我們,


總用我們自認為最好最適當的安排在照顧著孩子,


可是國中青少年期的他們已有了個人的執持思維;


有時,孩子反而正是我們的老師,


教會我們,凡事要懂得用更寬廣的角度去審視,


而非總是『必然與絕對』。


面對這成長發育期的孩子,我們更該懂得,


必得真心的來同理了解孩子內心思維的世界,


並適時的柔語善巧的引導孩子,


使其能『口服心服』的感受到


做母親關愛的殷殷叮嚀與嘮叨。


否則,『一言不中,千言無用』啊!


而且,更恐將會引起難以修復情感的親子爭嚷啊!」


「讓我們笑顏、柔聲、聆聽,以同理心加以了解後,


再善巧的用對方法來跟孩子溝通吧!」


我心有所感的說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17/today-family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22125354 的頭像
    s22125354

    芝芝的部落格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