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常誇他們聰明,長大成就反而更糟?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嗎?小孩不是要經常鼓勵嗎?為何誇他們聰明反而害他們?

有一個幾十年來專家們公認的現象,智力測驗的頂端的百分之十的的資優生,其中有很大比例,習於低估自己學習能力,對自己明明可以勝任的挑戰往往抱著我辦不到的的心態,他們對自己成就及期許反而就一般智力者為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都認為誇小孩聰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就發現:高達85%的父母都認為誇小孩聰明很重要。但大部分的父母們都不瞭解,這樣的作法反而適得其反,甚至會害了他們,讓我們來看相關的研究方法及結果:

研究人員針對紐約市立二十所國小的小五生進行研究,每次只請一名小五生出來,讓他做一份簡單的IQ測驗,因為簡單,學生都考很好,研究人員便告訴他得分並誇獎一句話,誇獎的話語分兩種,一種是誇他們頭腦好:「不錯喔,你一定很聰明!」,另一組則誇他們用心:「不錯喔,你一定很用心!」

實驗第二輪,學生可挑自己要選擇做哪一種測驗。其中有一種比較難,但可以從解題中學到很多,研究人員跟學生說,另一種跟第一次的題目一樣簡單。那些被誇用心的人,高達九成會選擇較難的那種。被誇聰明的,則多數選擇較簡單的那種,也就是自以為聰明的小孩較不想迎向挑戰。

研究人員在研究摘要中提醒大家:誇小孩聰明,等於是告訴他,人跟人是比聰明,為了看起來比較聰明,就別去冒錯的險。也就是選擇看起來聰明,避免出糗的風險。

實驗第三輪,學生不能選,只能考同一種測驗,題目很難,其實是給七年級生考的,可想而知,大家都考很糟。但是被誇獎不同用語的學生反應大不同。被誇用心的那一組,認為自己一定是不夠投入,他們在做測驗中全神貫注,會變換各種不同方式去解題。有好幾位都不經提點,仍能自己說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次測驗。被誇聰明的那一組則完全相反,他們都覺得沒考好一定是自己不夠聰明,這在答題時,從他們答題時,額頭冒汗及愁容滿面的樣子就可以明顯看得出來。

實驗團隊的用意就是要讓學生在第三輪遇到挫折,再進行第四輪研究。這次題目跟第一輪一樣簡單,被誇用心的那一組,成績有大進步,比第一輪進步了30%。被誇聰明的那組則退步了約20%。研究人員最後結論:強調用功努力,等於給小孩一種他們可以控制的變數。他們會認為,成功是操之在我。強調天資,則會讓小孩覺得成功不是操之在我,也會讓小孩在面對挫折時無所適從。也就是天賦是成功的關鍵會讓小孩看輕努力的重要性,小孩一旦覺得「我很聰明」,會讓他們推理「我不必用功」。努力變得很沒面子,努力等於是告訴大家我不夠聰明。

實驗人員實驗多次,發現不分家庭貧富貴賤,都一樣禁不起誇聰明以後的挫折,男女皆然,而且功課最好女生最受不了打擊,挫折後的退步幅度最大,連幼稚園的小孩也一樣,誇他們聰明反而害他們。這我在看門診時,有太多太多的例子都告訴我們從小誇獎小孩聰明,反而埋下日後挫折忍受力不佳的地雷,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到一個年級成績下滑以後便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要誇獎小孩,絕非誇他們聰明,而是告訴他們我們看到他們在某件事的認真,最好每次的讚美都針對一件事,而非概括性的說法,像是「你英文很行。」是可以的,但從不去說:「你英文不行。」因此,要誇小孩對某件事的用心或者表現,或者直接跟他說某件事做得很好,這才是真正有鼓勵作用且能增加他們挫折忍受力的話語。

現在會稱新一代的年輕人,若自恃甚高且挫折容忍度低的人為草莓族,我認為當中有部分原因應該與此有關,所以不想養出草莓族的父母,請務必留意自己誇獎小孩的用語及方式。以上研究的詳細內容,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參閱一本最近出版的教養書籍:「教養大震撼」,我認為極具參考價值,在此特別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22125354 的頭像
    s22125354

    芝芝的部落格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