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呂政達
歌手張學友在50歲生日時,跟11歲和6歲的女兒說, 他總有一天會離開,女兒得學習照顧自己。
聽說這番話,嚇到了兩個小女兒。
張學友說:「不必帶著恐懼的心情去面對老, 不同年齡,有不同味道。」 張學友從偶像的寶座走下來, 成為最實在的父親。
我父親未跟我講過這樣的心聲, 在國中時曾讀過林良的《小太陽》, 覺得這個爸爸跟3個女兒的互動生動有趣, 好像爸爸和女兒間才會有這樣瘋狂搞笑的玩法。 親子情感熱絡,或許是女兒未曾離開過爸媽, 不過總有一天爸爸還是得跟女兒們「告假」, 那時候,女兒也不得不「准假」了, 生死議題在作家手中,變成一張長長的假單。
那時林良剛要邁向中年, 比現在張學友的年紀還要再輕一點。 讀這本書的我則還在念國中, 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會怎樣; 等到有了兒子, 看著兒子跟我一天天長大,變成青少年, 而我也一天天帶著說不上來的心情去面對老, 《小太陽》裡的字句,這樣悄悄的回到了心頭。
親子文學作品中,有一句很讓人感動的話, 出自《我的火星小孩》,這個比爸爸更像爸爸的人說: 「為什麼我們知道人最後都會死, 卻還要彼此關心你有沒有吃飽、過得好不好, 當你受傷時為你著急、為你的成就而感到高興, 這應該就是愛吧。」 一個科幻小說作家收養了自以為來自火星的自閉兒, 他們並沒有血緣關係, 相處之間的互動卻讓人感動。
佛家認為,時時反思生命無常, 會讓人更懂得充實的過日子,更珍惜現有的事物。 對一名剛過50歲的偶像級爸爸來說,也是如此吧。
50歲才生女兒的趙茶房(趙寧)說過: 「無常是正常, 我們卻多麼希望能用正常取代可怕的無常。」
|
|
|
|
|
|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