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苗


凡事希望一帆風順,不要遇上難題,是人之常情。


但歷史上許多朝代覆亡的例子,


卻不是亡於困窘之時,而是克服了連串困境後,


再由盛世急速衰敗,


顯示了「無難」往往比「有難」更可怕。


秦國在周初,本是地處西陲的附庸小國,


經歷了春秋、戰國,逐漸強大,


卻在統一六國後,二世即亡。


前秦世祖苻堅,身處十六國亂世,


逐步攻取涼、蜀、燕、代諸國,一統北方,


卻也因此求勝心切,招致淝水之戰的大敗。


唐亡後藩鎮各自割據稱王,


後唐莊宗李存勖先後滅了後梁、前蜀,


變得狂妄專橫,觸發了李嗣源的兵變。


南唐中主李璟攻取十國中的閩、楚,


為南唐疆土最廣的時期,隨即因驕奢而敗於後周,


不僅失去淮南大片土地,


還要自去帝號,向後周稱臣。


南宋洪邁列舉了前代這幾個例子,


提出了「聖人不畏多難而畏無難」的看法,


指出明君並不怕遇到眾多困難,


而是害怕沒有困難。


治亂興衰的大道理,同樣可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在困境之中,我們往往能生起鬥志,奮發圖強;


當難題一一克服之後,反而容易鬆懈、怠逸。


既不能居安而思危,


當下一個危機來臨,


便是覆亡之時了。


(資料來源: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318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