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開釋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壓力太大,不知道如何紓解,


而憂鬱症的問題,更是困擾著許許多多的現代人;


據說,今日台灣已有上百萬的憂鬱症病患。


憂鬱的產生,


有的是求好、求完美,怕失敗、怕做得不好;


有的是無法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對於天災、人禍、經濟、政局、家庭、


工作等種種因素,不清楚將來會如何變化,


所以憂慮恐慌。


過份的憂慮恐慌就會導致「憂鬱」,


因為憂鬱而迷茫,


更不知如何去面對排山倒海似的種種狀況。


今日台灣的人心,


由於長期生活在缺乏危機意識的環境之中,


一旦出現危急的狀況,就不知如何處理,


無形中也成為憂鬱症的誘發因素。


因此「居安思危」便顯得格外重要,


平日就應該有準備,當險惡的狀況來臨時,


才不會慌了手腳,才不會無力面對。


例如,十多年前,


我曾經見過一位營建公司的老闆,


他因為怕鈔票有很多細菌,所以不敢用手摸鈔票;


如果要數錢時,就用夾子一張張數,或請助理來幫


忙。這位一直恐懼鈔票有細菌,


擔心摸了會中毒的老闆,


他最後死去的原因竟然僅是因為一場小病。


那是由於他過份恐懼、憂慮,


不願碰觸可能有細菌的東西,


長期下來,


造成他的體內缺乏一般人所應該有的免疫力,


使得他的抵抗能力極差,


反而更容易受到有毒病菌的感染。


過份的焦慮、憂鬱,


而不知如何面對現實的壓力,


會使得所面臨的狀況變得更加嚴重複雜。


但是,對於還沒有發生的麻煩事,也不要太恐慌,


很多人經常莫名其妙地擔憂下一個問題的發生,


或是掛心已經發生過的問題,會不會持續再發生。


例如大地震之後,就怕不知何時會再來一次,


結果這也擔心、那也擔心,


讓自己陷入永無止境的憂慮中,


這些都是杞人憂天。


世間事物,本是無常,本來多變,


平時要有應變的準備,臨事只要因應得當,


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如何避免憂鬱、走出恐慌呢?


我提供四句祕訣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也就是說,當問題發生、狀況出現時,


不能逃避,不能視而不見,


要積極運用我們的資源與智慧來處理。


如此,原本遇到不好的狀況,就有可能變好;


在盡力處理過後,不論結果如何,


都不要老是掛在心上,要能夠放下它,


而且凡事盡心盡力就好,


不必要求自己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壓力其實都是自己給的。


過度的擔心及憂慮,均無法改變事實,


唯有積極面對問題,運用智慧處理問題,


才能克服困難、解除壓力。


 


本文摘自「 工作好修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