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乾桂


美國《商業週刊》關於「富裕病毒」的報導,


聽來有些危言聳聽,讓人禁不住擔憂起來,


原來富裕可能比超級病毒還要恐怖,正在侵蝕這一代。


「富裕病毒」據說包括:


沒能力煮飯、缺乏工作價值、


聰明反被聰明誤、社會需求消失。


沒能力煮飯:被外食餵食習慣了,


像家中豢養的動物沒有尋找新鮮、


乾淨食物的能力。


我的朋友告訴我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直說不准笑,


他的同事有一個就讀名校的兒子,


有一天,他們夫妻有事出門,晚點回家,


打電話要求兒子把冰箱的剩菜取出來熱一熱,


自己用餐,兒子竟把盤子置於瓦斯爐上加熱。


友人信誓旦旦保證,這是事實,不是虛構的。


缺乏工作價值:


忙碌的上一代,有了一點小錢之後,


培養出來的就是不想工作的下一代,


這樣的事情並非只出現在富豪家庭,


即使小康,孩子也成了懶骨頭,


不太有興趣透過工作取得財富。


我認識多位友人的孩子,有些已經三、四十歲,


有些大學畢業沒有多久,截至目前為止仍賦閒在家。


他們未必不想工作,


而是想要一種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


或者上天掉下來的禮物。


聰明反被聰明誤:


新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有過度聰明的跡象,


卻把它錯用在不對的地方。


這些小聰明中多了一分私心,少了一分公益,


對己有益的事就做,不利的事全閃,


以致於消失了社會功能。


最後,連社會需求也跟著消失:


這樣的人忘了讀書的目的是使用知識,


而非背誦知識,工作的意義不止為了錢,


而是如何把錢用得更有意義;


當有一天出了社會,連這些道理都不懂,


便會挫敗退縮,以致於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調查進一步指出,


只要繼承超過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


大約就有兩成願意放棄工作,坐吃山空。


可以想像的是,他們最後一定落得一事無成;


可怕的是,這樣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失去奮鬥目標。


我擔心這股「富裕病毒」會從美國飄洋過海,


來到臺灣。


憂心忡忡是有理由的,


事實上我遇過不少這類的孩子,


在物質無缺的環境中成長,


變得彷彿一隻弱雞,毫無生活能耐,


肇禍者就是寵溺的大人。


孩子只負責讀書、考試,


而他們一肩扛起家計,辛苦往肚裡吞,


孩子完全不明白,金錢是怎麼來的?


父母是否很辛苦?


牙醫朋友的孩子說:


有錢很簡單呀,我跟爸比說,他就會給我了。


但牙醫卻是從早上看診到晚上11點才能取得報酬,


他根本以為自己是時薪很高的奴僕,


孩子卻一無所知。


我不願意這種事發生在我家,


很早就讓兒女明白,錢的確得之不易。


我不算窮人,但常跟孩子叫窮,


我讓孩子知道一本書的版稅只有區區的20、30元,


如果想獲得20、30萬元,


就必須有一萬個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者,


掏錢購買我的書。


即使我的演講收入還算優渥,


但堅持不接太多,以免壞了品質,


總的來說也就不多了。


電視節目有通告費,


但我早已不太上某些胡言亂語、毫無質感的節目了,


而優質節目如公共電視,通告費用通常就不太高了。


這些實情我從不隱瞞,


孩子甚至嫌我講太多了,很煩人。


只是我常這樣思考:如果不說,誰知道呢?


如同我的父親從不說他愛我,


讓我自己尋找證據,找了許多年。


孩子要求打工,我立刻舉雙手贊成,


鼓勵他們嘗試各種不同的領域,


至少截至目前為止,我得到正向的回饋,


他們宣稱,連一毛錢都很難賺。


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微薄的待遇,


扣除中間的開銷,所得就真的不多了,


原來一分耕耘只有一分收穫,


此刻的他們也許會有更深的見解,


並且理解我的辛苦了。


飯來張嘴、茶來伸手,絕不是我想像中的教育,


我的小時候必須與父親一起生火、


找柴薪,才能煮熟一頓飯,他們也必須如是。


女兒很早就會做一些可食的餐點,


她喜歡自己艀麵,做出來義式料理,很不錯吃,


也能熬出一鍋南瓜肉片湯,料好味美。


兒子的料理技術雖不及姐姐,


但做些簡單、可以吃的東西,難不倒他的。


這些年來,有人開始討論起遺產,


巴菲特信誓旦旦要捐出99%的財產,


而微軟老闆比爾蓋茲,只留一億元給兒女,


其餘全捐做社會公益。


我不是有錢人,很難想及資產這件事,


但我明白,留給孩子愈少,他們得的福氣就愈大。


如果每一樣東西都是他們自己賣力掙來的,


理應會更珍惜的。


如果可能,孩子唸大學的費用,


就由他們自己貸款支應,這樣就讀大學更增添意義,


而非只是花錢買學歷而已。


讀完了,考試通過,然後就畢業的學習,


讀與不讀的意義根本差不多。


我相信一件事:富留子孫鐵定種下惡果,


孩子將因而變得只知享受,不知義務是什麼?


溫室中成長的花朵,不可能禁得住狂風巨浪,


長大之後,即使有了一點小成就,


也只是象牙塔裡的人,


不可能推己及人,具有同理心,替人著想,


為富可能不仁,那並非社會之福,


甚至還是禍端。


與其給孩子魚吃,還不如送一根釣竿。


知足的人永遠不會貧,不知足者永遠不會富。


-- 愛彌兒.人生五不


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


我們一直把教育停留在智育的思考,


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


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感情和貼心,


讓家不止是成就,


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彼此牽掛的愛。


我不知道,我和孩子還有多少人生相伴?


幸福在我看來,越來越簡單了:


我只想再看孩子一眼,多看一眼,靜靜的看他一眼。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永遠的心肝寶貝。


愛是一粒種籽,種下去,就有機會結出果實。


愛藏於生活之中,用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


只是因為太淡,常常被忘了而已。


愛的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


每個人身上都需要一本愛的存摺,


當兒女成長時,投資愛;


我們年老時,就可以提領關懷。


從現在起,努力累積、也分享這些愛的資產,


不管是對父母、對孩子,


將人生最美的親情緊緊握在手中,別再錯過。


教育如果什麼都教,但不教愛;


什麼都會,只有孝順父母不會,


這樣捏塑出來的一流人才,


究竟是否有利於社會?


我們的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學校,


也不會永遠待在父母身旁,真正優質的教育,


應該是在孩子離開我們之後,仍懂得反哺之恩,


而非一飛沖天,消失在無垠的天際。


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心中永遠灑滿陽光,


懂得把愛分享、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書名:《深情--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22125354 的頭像
    s22125354

    芝芝的部落格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