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近來,一組名為《逃跑》的漫畫在網路上特別流行。
主人公因為無法忍受光線、噪音等喧囂的環境,
用黑色玻璃罩把頭罩起來,
像一個移動的盒子整日無奈地生活。
現代人的眼睛、耳朵、大腦無時無刻不在被過度使用,
就像疲憊的陀螺,被迫接受著“噪”的環境,
不停旋轉。
眼“噪”。
閃爍的霓虹、林立的樓宇,
熙熙攘攘的人群,無一不讓你覺得眼花繚亂。
再加上撲面而來的海量資訊,更是讓人目不暇接,
似乎眼前四處都蟄伏著躁動不安的氣息。
有超過九成的人會覺得眼睛累,
40%的人每天連續用眼時間超過6小時。
與之相對應的是,綠地少了,曠野少了,
放眼望去,視線被各種新式建築所阻擋,
再也找不回滿眼的綠色,和一份眼底的寧靜。
耳“噪”。
噪音有多惱人?
《生命時報》聯合新浪網“健康頻道”
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九成人認為噪音比以前嚴重。
42.8%的人表示,
在家裡經常聽到馬路上交通工具的噪音,
還有36.4%的人,難於忍受鄰居家的各種聲響,
此外,路人的吵鬧聲、嘈雜的音樂聲,
甚至尖銳的電話鈴聲都為人們增添了無盡的煩惱。
心更“噪”。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僅這一句,就能道出很多人浮躁心態的來源。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湯永隆認為,
急速運轉的社會,
讓人們對自己未來的掌控感越來越弱,
患得患失之間,
焦慮、抑鬱、浮躁等心理問題隨之而來。
一項調查表明,焦慮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通病。
34%的現代人會經常產生焦慮情緒,
62.9%的人偶爾焦慮,
只有0.8%的人表示從未焦慮過。
安靜,不花錢的藥方
現代人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
努力讓自己生活更好的想法,本沒有錯,
但問題是,多數人只記得走,卻忘了停。
於是,有人因勞累,壯年猝死;
有人因不堪壓力,尋了短見;
有人因無法適應競爭,終日抑鬱;
更多的人則是帶著疲憊和一身的勞累病,
繼續奔跑。
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認為,
治療這一系列因急因躁生出的疾病,
最好的藥方之一就是學著“靜下來”。
靜養生,練出來
靜下來是一種功力,也需要練。
楊力表示,靜心為主,靜目、靜耳為輔,
就是“靜養功”的核心內容。
1、靜心。
或坐、或站、或躺,
讓自己從精神到身體,全都放鬆下來。
微微閉眼,舌抵上顎,緩慢呼吸。
體會一口氣從鼻子進入身體,
然後沿身體中線,逐漸下沉,到肚臍附近,
再緩慢吐出這口氣。
這樣一個迴圈,就是氣沉丹田。
如此反復,練習5—10分鐘,
就能達到甯心靜神的效果。
如果精神實在難以集中,
可以在慢呼吸時,想些美好的事,
有助於達到忘我的境界。
2、靜目。
靜目不是不看,而是有選擇地看,
一幅優美的畫,就可以幫你達到清淨的目的。
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李俊德建議,
白天勞累了一天,回家後要抽出一定的時間,
讓自己放鬆下來,靜靜地看看書。
也可以買一個魚缸養幾條熱帶魚,
觀賞魚在水中的遊弋和嬉戲,同樣有靜目的效果。
3、靜耳。
靜耳不是不聽,
而是選擇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來聽。
比如,一個人夜深人靜時,
可以把《小夜曲》調低聲音,聽著它,
白天的各種情緒會慢慢紓解,感到寧靜。
甚至你會在音樂中流淚,
這也是身體放鬆的表現之一。
4、此外,釣魚也是一種靜養的功夫。
垂釣時需要心情平靜和環境寧靜,
對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
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正是“湖邊垂釣勝藥補,養心養性病邪除”。
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副主任醫師曹啟富提醒,
久坐傷骨。所以不論怎樣“靜養”,
都不能長時間使身體維持一個狀態。
不妨在練習“靜養功”時,做些動作舒緩的運動,
如瑜珈、太極,看似沒動的站樁功,
都是外靜內動,算是靜養生的更高境界。
|
|
|
|
|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