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


家顧好,心安定,


精神生活滿足了,生活就富裕了。


許多雙薪父母很努力賺錢,


拚命送孩子去才藝班、補習班,


給孩子買名貴的衣服和用品,其實都不必要。


家顧好,一家和樂才是最重要的事。


最近一直有拾金不昧的好事情被報導,


在經過大學生堅持「留置金」的事件後,


這是最振奮人心的事。


沒想到愈是貧困、沒受過高深教育的人,


愈有同理心,愈能體會遺失巨款者心中的著急;


反而是念到大學的人,唯利是圖。


在這麼多拾金不昧的好事中,


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位拾獲六十六條金項鍊的高媽媽。


當記者問她:「月入兩萬,


卻要扶養兩個兒子,是否很辛苦?」


她說:「是否辛苦跟自己的心情有很大關係,


物質雖然不是很充裕,但是家顧好,生活就富裕。」


 


我敬佩那個媽媽的是,


教孩子不「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但要言教,還要身教。


我父親以前常說:「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人只有一個身體,再怎麼有錢也只能睡一張床。


他要我們「儉則足」,不要吃在嘴裡看在碗裡;


也教我們快樂是心態,


他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


歸真返璞,終身不辱。」


像這種話聽多了、講多了,慢慢就變成生活的準則。


一個知足的人就不貪,不貪的人不會犯法,


心安就快樂了。


在動物實驗上,把猴子放進堆滿橘子的房間,


牠會兩手各拿兩個橘子,嘴裡再含一個,


然後,找個隱密的地方坐下來吃。


在沒有吃完前,牠不會一直去拿;


吃飽了,牠也不會再去拿。


剛生下來的孩子也是如此,吸足了奶就不會再吃;


但如果他曾經匱乏過,他會很貪心,一直拿不夠。


所以父母教孩子時,不要一次只給一點,


讓他覺得一直不夠,把「貪」的心生出來。


不妨多給他一些,告訴他:不要貪,東西是足夠的。


然後教他什麼是「適可而止」:


天下的糖很多,不需要一次吃完,可以慢慢吃;


天下錢也很多,不要一次賺完,可以慢慢賺。


 


最主要是教他「有得必有失」,


一個人只有兩隻手,拿了這個,就只好放下那個;


要選哪一個要靠智慧,而這個智慧是可以教的。


我父親以前常把每一種選擇列出來給我們看,


叫我們講為什麼選某一樣東西;


他會一直問為什麼,


逼著我們往前想很多步,以及這樣做的後果。


最後我們會恍然大悟,


知道為什麼選某個是短視、不智。


智慧的選擇會使人安枕無憂。


高媽媽說:「東西送還人家,晚上可以睡個好覺。」


這非常對,沒有什麼比安枕入眠更幸福。


何必去追逐名利,晚上再來輾轉反側呢?


其實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名與利,因為那是轉頭空。


內心的平安與身體的健康,才是真正的金不換。


父母只要記住成功的定義是


「平安健康有意義的過一生」,


在教養孩子上就成功了。


 


洪蘭/ 親子天下22期/ 親子天下網站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4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