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菱


了解一切,就可以包容一切


最近聽到一個專訪節目,


某校長談論有關孩子的教養問題。


受訪者積極反對與孩子「同理心、談道理」,


且覺得要強勢介入孩子自主的問題。


她說:「青少年沒有叛逆期,


他們就是要家長跟他們吵……」


說話聲音鏗鏘有力,快節奏的語氣,


令人有一種無法喘息的感覺。


較令我擔憂的是主持人,


頻頻釋出認同口氣,極容易誤導聽眾。


一個孩子若能長期擁有父母穩定的愛與關懷,


他們的內心會感到平安。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


若能養成尊重的語氣和孩子對話,


也願意給孩子機會說明,傾聽他們心裏想說的話,


便無須強勢介入孩子的任何領域。


強勢,表示兩人的互動關係是各執己見,


互不相讓的結果。


某作家說得好:


「學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學識的地方,


一個人的基本修養,要由家庭負責。」


中國人講求「家庭倫理」,而倫理的傳承,


不是應該由父母開始做起嗎?


家族有一晚輩,長得高大俊俏頗有人緣。


就在大夥相聚閒談時,


這一晚輩頓時成為眾人焦點。


我好奇前往探看,


原來這孩子正在大力捲起衣褲,


露出他那全身充滿色彩的刺青,


得意洋洋敘述刺青圖騰的由來。


我以為這是生長在美國的孩子


最「夯」的流行文化。


見孩子的母親,雖一邊與旁人一起欣賞圖騰,


但黯然的眼神說明了她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他是我們家族最聰明的孩子,


現在變得這樣,都是他那學者爸爸造成的,」


我尊敬的這位親人如此說著,


「他爸爸希望孩子都能依照大人的期待、


計畫去完成學業,甚至指定專業研究路線。」


這男孩有個乖巧的姐姐,


她性格內向一切遵照父親的指示完成學業,


婚後的生活果然獲得父親一切資助,


包括舊金山一幢昂貴的房子。


「學者爸爸在孩子十二歲的時候,


當著不願意受管教的兒子面前說:


『我就是偏心你姐姐,你要怎樣?』


孩子好傷心地哭呀……」我的親人繼續感歎著。


高中畢業後刺青男孩就不念書了,


但聽說他常常協助已經讀了大學的同學寫報告,


且成績都拿A。


此後聰明過人的男孩,


他唯一會做的事情,就是與父親唱反調。


選擇一人在外獨居,找工作養活自己。


固執的父親,反對他與膚色黝黑的女性交往,


孩子索性來個同居,並在眾親友前擁著女友熱吻。


沒面子的爸爸,要孩子找個像樣的工作,


他乾脆賣起運動鞋或三明治,


並挽起衣袖露出時尚的刺青,


與吧台的消費者高談闊論世足賽的結果。


強勢管教的嚴父,如今只能得到兒子淡淡的招呼,


就像是鄰家小孩的相遇。


相對他那冷漠、自私性格的姐姐,


刺青男孩的人緣相當好,


陽光男孩應是他的寫照。


引發我想起家族裏鮮活的例子,


是驚訝這個教育單位的校長之言語及思維。


「專業使人窄化」,真是一語道破人的迷思。


即使刺青男孩的爹是學者,


擁有無人可取代的學術事業,


必須到世界各地去演講的成就,


但失去了孩子的心的歸向,家的意義何在?


可以體會這位學者的生命之沈重。


因此,我們絕不能將所謂專家學者的言語奉為圭臬。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先天條件的限制,


若只參照專家的觀點來處理孩子教養的問題,


而忘了理解孩子的真實現況,


適得其反的結果只有更糟。


資料來源:講義 第10002期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68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