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藍心光
大部分的人都會害怕死亡,
因為死前有未盡的心願,死後有未知的世界。
老人、大人是如此,何況是小孩!
當一個小孩不管是親人或自己面臨死亡,
都會有很深的恐懼感,家長該如何處理,
使得“死亡”的陰影不會留下不良的影響。
教會人們學習活著的時候,
要付出真正無條件的愛,完成此生的任務;
當面臨死亡時也將不足懼,
著者認為:“死亡一點都不駭人,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生命的方式。”
是的,死亡的課題,
對於我們的孩子也許是殘酷的人生議題,
但我們若將峽谷與風暴遠遠隔開,
就永遠看不到風暴造成的紋路有多美;
換言之,當孩子面臨死亡時,
我們不該遮蔽孩子,不該過度保護孩子,
因為他終究得自己面對一切。
所以,我們的孩子雖不一定能瞭解這深層的道理,
但透過父母的手、眼去瞭解死亡,
也更能對生命有更真切的領悟。
“生命就像一間學校,在這裡我們有一個機會
去學習很多事情:像是與別人好好相處
或是瞭解我們自己的感覺
學習對自己還有別人都要誠實,
學習給予愛也學習接受愛:當我們
通過了所有的考試(像在學校一樣)
—我們就可以畢業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回去我們真正的家:
回到上帝身邊
◎生命中沒巧合,哪怕我們出生的情況亦是如此,
而我們所以為悲劇事實上並非悲劇,
除非我們要這樣告訴自己。
因為,
我們也可以選擇將它當成生命的機會、成長的機會;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對生命的挑戰,
提醒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生命。
◎當我們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回顧來時路時,
那些艱困的日子、那些生命中的風暴,
對我們而言,都變成造就今日的我們的原因之一。
就像是,不知道誰曾說過:
“這就像石頭丟進轉磨機裡,你可以選擇被碾碎,
或是被磨得晶瑩剔透!”
◎用心傾聽,不是聽他們的一言一行,
而是聽那些非語言的、象徵性的溝通方式。
分享彼此的心聲,愛著彼此,關心對方,
學會尊重自己,重新獲得自己的尊嚴與價值。
◎知識是有説明的,但光憑知識我們説明不了任何人。
如果我們沒有用智慧、心靈還有靈魂,
我們連一個人都沒辦法説明。
◎“無條件的愛”——人們學習上最困難的一課。
我愛你而不控制你
欣賞你而不帶有批判
加入你但不會侵犯
邀請你但不要求你
不帶有罪惡感的離開你
不責備的評價你的成就
幫你一把但不輕蔑你
如果我能由你那裡得到相同的愛
那我們的相遇
真會讓彼此富有每一個人都有四個象限:
生理(肉體)、情緒、智慧(理智)、
靈魂(直覺)象限。
最重要的是學會用無條件的愛來愛別人與被愛。
|
|
|
|
|
s22125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